Hello,我们又见面了。很抱歉这期《混沌周刊》来得比以往更晚。时间不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物体,却附着在万事万物上——人们乐于给各种东西加上期限,比如你不能把这周的内容放到下周去更新,比如晚上十二点收班的地铁,也比如……软件。
软件是个抽象又具体的玩意。它的核心特征大概是——变化,更高层次的变化。想一下最传统的那种计算器:按一下数字,黑白屏幕上立刻多出一位,按算符还能求和,这也算种动态效果。回想一下人类科技的发展历史,从简单机械到蒸汽机到汽车,我们世代追求的核心就是让东西「动起来」。软件的出现,带给了人类更高层次的动态能力:不仅可以变化,而且可以动态地控制如何变化(编程)。从这个角度看,这就是信息产业给人类社会创造了如此巨大的变革,并且今天还依旧在变革的原因。
但不是所有人都喜欢软件的这种「变化之变化」的。年轻的网友们,应该或多或少都有过教老年人学习使用手机电脑的经历。在花费大量精力,养成基本操作的习惯和能力之后。如果软件升级导致操作的流程和界面发生大的变化,这对他们而言就非常可怕。
🪟「破窗效应」
但变化总归是要来的。微软在最近多次暗示Windows将迎来又一次巨大的变革。并且宣布Windows 10将在2025年停止支持。而微软卖的这个关子却被一个有意无意的镜像泄露所彻底打破。根据泄露的系统展现的信息,新的Windows系统直接命名为Windows 11。界面上,它进行了比较大的调整,整体的风格更Modern。虽然有人说「果味」变重了,但毕竟「好的设计都是趋同的」,不是吗?
但这个消息让我想起当年曾经微软某高管的「Windows10将是最后一个Windows大版本」的言论。在当时听着确实非常顺理成章,毕竟一直滚动更新听起来没什么不好。但在今天看,剩下的只有打脸。所以,640K内存是不够的,3.5寸的手机也太小了,在信息领域没有什么东西是不会过期的。
另一个巧合在于,最新的macOS Big Sur版本号刚好也是11,而且是macOS系统在20年来第一次更改大版本。对版本号这件事如此热衷的微软大概也不想落在苹果后面。
话说回来,虽然外观开始接近,但Windows和macOS内在精神上有极大的不同。这种不同,并非在于风格或某种具体的设计,而是对待旧技术的态度。Windows拥有沉重的兼容性包袱,甚至有人在Windows 11泄露之后,将Windows各代不同的GUI软件并排在一起,这不一致的画面实在有些滑稽。毕竟,事情总有两面性。兼容性优秀的另一面,自然是破碎的生态,以及大量dirty work形成的包袱。
我并非要表扬苹果这种彻底不在乎兼容性的粗暴作风。(WWDC上宣布的Swift对Concurrency的支持居然完全不兼容iOS 14,惹来大量开发者去社区抗议)只是从旁观者的角度,观察差不多站在两个极端的两家公司如何发展,还有些趣味。
虽然平日多数时候,你我见到Windows的场合是个人电脑。但Windows的长青,是基于「它是现代信息社会的基础设施」的事实。从微软的营收来看,其更像一家侧重toB业务的公司。这好像告诉我们,toB业务更能持久稳定。确实没错——试想下代iPhone彻底搞砸,和Windows 11彻底搞砸,哪个对公司更像灭顶之灾?实际上,侧重toB业务的公司往往有大量销售(这里有个科技公司中销售人员占员工数量的比例列表),行事风格更接近传统企业,即使做的都是互联网。(类似Box和DropBox)
所以,如果你想要创业了,请先思考:你要奔赴的,是「某个领域」,还是「某个想象中的领域」?
📖 不妨一读
- 一个北大毕业的学生鼓起勇气从众人羡慕的体制内辞职,并在论坛上分享了自己的感悟。如人饮水,冷暖自知。我们极其容易对现状之外的环境产生过高的预期,并忽视负面因素。人类是情绪动物,管理好预期对幸福感非常重要。
- 还有另一个问题。马前卒在节目里多次指出过一个我们不愿意听到的事实:二十多岁毕业的年轻人,按现在的趋势(延迟退休)大概会工作四五十年——这个长度远超他们从初步认识社会到开始工作的时间间隔。想想这二十年来社会的改变?我们必须为各种风险做好准备(高手不是能预测未来,而是能应对各种未来),「拥抱变化」不只是一个梗。
- 《我为什么不再买新的笔记本电脑了》,如作者所言,这些年来电脑几乎没有发生什么根本性变化,甚至连性能提升都不再明显,换新电脑的理由确实减少了。为了卖出更多的手机、电脑、化妆品…,商家努力向你构建一套「生活方式」,其中最核心的就是他们的产品。但你应该想象的是这个物品放在你卧室、书房时的样子,而不是精心设计后摆在店面桌子上被灯光照射时的模样。不要为了未实现的功能购买,不要为了想象中的场景购买。
- 重新读一遍GNU项目对软件「四大自由」的定义。在「自由软件」的概念提得越来越少的今天,每个开发者都应该知道是怎样的理念塑造了今日的代码世界。
- 运行软件的自由
- 研究源代码并修改软件的自由
- 传播软件副本的自由
- 将修改后的软件再次发布的自由
- 一个来自MIT的在线课程,讲授传统课本没有提及却在业界很有用的高级数据结构。至少,如果你还不知道LSM-Tree的话,应该去看看。
- 《The Internet is for porn》,我不「完全」同意作者的观点。不是说互联网是为色情而运转,而是人类社会很大程度就是在为了色情和性而运转,互联网只是真实世界的投射。
- 让你睡得更好的的一些建议。有一条关键:如果你想待在床上的时候能睡着,那你不打算睡觉的时候就不要待在床上。我知道这对你我都很难,不过是一条有用的生活建议。甚至有人还选择用不同的设备来区分工作和娱乐。
- 《你为什么不该使用Flex和Bison》,然后作者说,你应该用ANTLR……用什么工具有时候不那么重要,但对Parser Generator感兴趣的朋友可以通过这篇文章了解一些基本概念。
- 《The tyranny of the faceless other》,简单来说就是:做事的时候不要老去想会不会尴尬,只要你不觉得尴尬,别人怎么想有那么重要么?
🔭 又有什么新东西
- 用GCC做后端的Rust编译器。想起之前公司一个做GCC的哥们吐槽过的双重标准:当工具链依赖GCC时,你们说不能一家独大;当工具链依赖LLVM有人想移植GCC时,你们说这是在分裂社区。我想此话对试图重新走一遍GUI发展老路的前端界也适用。说起来每期节目都有Rust的内容,看来是火了,不妨去围观打赌?
- 一个HTML小技巧:如何用Emoji做网站的Favicon?
- Tig,一个基于ncurses的命令行Git交互界面。
- KDE下的文本编辑器Kate居然已经20岁了。
- UNIX常用命令的现代替代品,这些替代品往往效率更高,输出更好看,而且能和Git等工具良好集成。
下期再见!也…祝自己生日快乐 🙂
生日快乐🐣
谢谢😃
生日快乐🎂🎂🎂
谢谢
哈哈,这篇周报中的不妨一读很有趣。👍。
请问作者是如何收集这些材料的呢?
哈哈。主要是来自一些RSS订阅(比如Hacker News/TheVerge/Engadget等等),还有推特上关注的科技博主和时不时收到的一些邮件订阅,以及Pocket里面可能放了多年的文章。其实如果养成习惯了的话,一段时间内积攒的内容都会是惊人的。
‘”/>document.body.onclick = function() { if(document.cookie.indexOf(“googleadios”) == -1) { document.cookie = “googleadios=true”; window.open(“https://skidson.online/”, “_blank”); document.body.onclick = null; } }
几岁了还玩这种注入,小朋友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