混沌周刊 #1 | 库克罪大恶极,前端绝地反击

大家好,这里是第「一」期混沌周刊。按照约定本是周一更新,不过因为一些耽搁,拖到了周二。话说回来,在开始写稿的时候,世界上应该还有某个地方日期停留在5月24日,所以倒也不算迟到……吧?

创刊号在这里。如果你还不了解的话,这是一个试图从开发者角度关注科技、社会和生活的频道。您可以从TwitterTelegram、电子邮件订阅、全文RSS等多种渠道获得本频道的更新。欢迎订阅。我相信它不会让你失去什么 😉

这期的大量篇幅依然是要留给Apple的。本不想这么做,但Apple的关注度实在太高(毕竟连发布新的系统小版本也要上热门),而且最近的官司又牵扯出不少不为人知的陈年旧事。所以还是好好谈谈吧。等到有时间的时候呢,我大概会试着做几期回顾近几年Apple的视频,更新时间还不确定,但WWDC前至少是出不来咯。

🍎 罪恶滔天

如果说Apple在消费电子领域,给玩家留下过什么长久印象的话,除了「贵」大概就是「激进」了。这种激进包括了在iPhone上拒绝Adobe Flash,砍掉光驱,砍掉风扇,砍掉3.5mm耳机口,砍掉USB-A,为轻薄牺牲散热和电池,还有在未来去掉iPhone充电口的传言。在苹果之外的大部分厂商,对于这些做法也会跟进。因此,一项改变从苹果开始(即使不是首创,也是第一次推向大众),几年后成为全行业现状和共识——这个循环已运行过很多次。这一趋势带来的直观感受就是,电子设备的组装集成度越来越高,个人,乃至第三方机构,几乎已经不可能自行维修。所以一些PC DIY玩家对苹果的恶意并非常见的「性价比不高」「不能运行我想要的软件」「和我支持的厂商属竞争对手」等原因1,而像是更深层次的价值观冲突。(往浅一些说,就如同殖民者和原住民的矛盾)

广义上的大众没有认为这是一个迫切的问题。然而考虑到移动互联网爆发带来的隐私问题,大众也许并不愚蠢,但真的是后知后觉。和大众相对的「小众」,却时常有人愿意站在前面。在美国,可维修权 (right to repair) 因为推动立法的原因再次成为热门话题。YouTube上的顶级科技博主MKBHDLinusTechTips都发布了视频,强调电子设备维修权对消费者权益的必要性。需要指出的是,MKBHD作为一直以来和Apple有密切合作,有时能比国内媒体更早拿到评测设备的视频主,制作一个极有可能会「冒犯」他们的视频,值得尊敬。而iFixit自不必提2。他们可说是这一权利的主要推动者,毕竟也同他们的利益紧密相关。

而为什么国内媒体少有谈及这问题的呢?能想到的大约三点。

  1. Apple设备从绝对数量看,在国内不占多数。其他厂商虽也在往高度集成上努力,但还是提供了相对(苹果)合理的维修价格。另外,中国作为智能手机产业高度集中的地方,大量从业人员的存在也可以填补廉价维修的需求空间。
  2. 国内还没有开始有关维修权利问题的讨论,也没有启动立法进程。和隐私比,它还是一个不大显眼的问题,没有什么关注度。
  3. 国内的科技数码视频创作者们陷入了强烈的内卷困境。每次有新产品发布,似乎所有人都在用同样的方式描述以同样的途径获得的同样的产品。在这样无法由创作本身的新意吸引观众的时候,不会有人敢轻易得罪厂商。考虑到受众规模,他们在Apple这样的国际大厂面前,或许本就不如YouTube的千万粉丝频道有话语权。

如料想的一般,苹果和微软这样的资本加入了这场运动的对立面,并且他们的反对意见也初见成效——美国已有27州决定不对此立法。联想到短期内全球电子产品供应链的紧张趋势,以及新电子产品对消费者的吸引力愈发不足,巨头们的反对力度大概不会减弱。

当环保能贡献我的利润时,它是善举;当环保有损我的利润时,它是用户安全的威胁。

如果说对维修的不友好,是Apple的激进与封闭在硬件上的体现;那反映到软件上,自然是App Store——每年创造数百亿美元收入的软件平台。Apple与Epic的法律争端还在继续,激烈到近日连Tim Cook也上法庭作证了The Verge有若干文章追踪庭审过程中不经意的爆料。当然,我们更在乎的是这场诉讼的最终判决——将影响苹果、大小开发者、普通消费者,包括千千万万依赖这个生态生活的人3。但相比这结果距离今天还有些距离。当我们思考有关App Store的问题时,不妨分解为三个部分:

  • 只能从App Store安装软件的限制是否合理?
  • App Store垄断应用内付款渠道,并从中抽取佣金的做法是否合理?
  • 软件分发的未来趋势是怎样的?

我们需要持续关注这场诉讼的过程与结果。它的意义也许不亚于世纪初年针对微软的反垄断诉讼

还有一条关于苹果的消息:新款的iPad Pro与iMac评测已经解禁4,店里也已到货。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感受一下真机的质感了,尤其是白色的妙控键盘。我曾一度疑惑,热衷白色的苹果为何只做了黑色版本(黑色的AirPods传了多少年了?)。能想到的一种奇妙解释是:这个键盘在苹果眼中,可能不会(实际上也已经没有)专属于Pro了。

备受关注的MiniLED屏幕在对比度上没有让人失望。但分区背光暴露了一个问题——使用纯黑背景阅读的时候,不均匀的光斑怎么办?与其说这是个质量问题,不如说是一开始就能推出结论。希望后续能有系统选项控制分区背光,或者指引第三方软件提供适配。

iPad Pro第一次和iMac、MacBook Pro拥有同一颗芯片了。然后呢?很多人期待它会装上macOS,然而我相信Craig Federighi不会骗人。有足够理由相信「在iPad上运行macOS」这件事在Apple内部很早就试验过(以至于此处macOS可以改为Mac OS X),因为从芯片角度看这与「跑在Apple Silicon上的macOS」其实是一回事。我不认为即使iPad真这样做了会有多么令人振奋。Apple不爱给用户选择,尤其是略显扭曲的选择。

乔布斯曾使用过马车和汽车的比喻,若套用在此处,就是iPad「最终」会在多数场景下取代Mac。但苹果实在等了太久了,他们会如何加速?移植AppKit以推出iPad Catalyst?另一个问题是:iPad的战线太长,入门款iPad和顶配iPad Pro的差距,甚至远大于iPad Pro和Mac的差距。如何在保证低端iPad不被抛弃的前提下,让iPad Pro站得更高?用户想听到这些问题的答案。而「iPad是否会上macOS」在这里实为一个「X-Y问题」。

⚔️ 前端界的反攻

上一期说到,借助WebAssembly的力量,Rust及其他语言也能用来写前端。而「用JavaScript写后端」这件事,已经成熟多年,不必多言。不过,既然都是JavaScript环境,要是把Server直接运行在浏览器会怎么样?

在今年的Google I/O开发者大会上,它真的成为了现实!Stackblitz宣布他们实现了一套能在Chrome里运行的NodeJS服务,这些代码将会直接在浏览器的JavaScript沙盒运行,不需要手工启动外部命令或连接远程服务器。

在这件事的背后,是Google一直以来「让浏览器更强大」的理念。为此,越来越多以前需要native应用才能实现的权限(如通知、联系人、文件系统、摄像头),已经或计划被引入到浏览器API中。这是好事吗?是的,前端开发者们可以笑得更开心了。但对国内用户而言,长期的 misoweb5 风气在可见的未来并不会有什么改变,我们或许还得在微信小程序的阴影下颤抖很久。

而这些让浏览器越发庞大复杂的行径,让浏览器世界变得更加垄断了吗?可能没有。因为浏览器已经足够垄断了。在Servo项目还活着的时候,我们或许还可以自信地说,还是有可能出现一个在浏览器领域挑战旧巨头的新玩家的。而在Mozilla裁员彻底砍掉这个项目组微软也放弃Chakra引擎后,Web的未来不再有什么悬念。如果有一天Firefox死掉,或者拥抱Chromium,好像……也没有好惊讶的了吧?

另一方面,Rust也有新闻。Parcel引入了新的使用Rust编写的编译器,宣称达到了十倍性能提升。如此多项目用Rust重写都得到了明显提升,是因为Rust有什么魔法吗?当然有,而且这就是Rust的目标。但除此之外,我相信更多是因为借重写的机会推翻历史包袱,面向稳定需求进行了重新设计。

这是好事。毕竟C++之父有云:C++这样的语言有助于对抗全球变暖

🤯 还是有的没的

真切地希望下一期Apple不要占那么多篇幅。下一期有这个可能。再看看日子,下下期是没机会咯。

关于这个周刊,上周我在首页加入了邮件订阅渠道。您可以通过填写E-mail地址的方式订阅本周刊的更新邮件,并且可以随时退订。之后有时间的话,我会尝试加入更多触及读者的渠道,敬请期待。

那就下期再见。

1 消费电子厂商的「粉」与「黑」是个非常有趣的话题,它与粉圈文化相似又不同。拒斥对这类现象的深入讨论,并不能帮助我们更好理解身处的社会。
2 iFixit有一个专门的页面介绍可维修权对消费者的意义。
3 如果App Store取消强制抽成,主播们的日子会不会好过一点?
4 The Verge的评测质量依然很高,对缺点直言不讳,也不会一味推荐,希望国内的评测者们都学习一下。
5 miso是一个来自希腊文的词语前缀,意为「仇恨」,比如misogyny(对女性的厌恶)和misandry(对男性的厌恶)


3 comments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