混沌周刊 #9 | 没有什么理所当然

最近最大的经济新闻之一,就是国内的教育培训行业,因为新出台的监管措施,受到了几乎毁灭性打击。这里我们不讨论这个政策以及这个行业本身,对社会带来什么影响。大约一年前,听闻有几位朋友的朋友在这个行业工作。尽管当时已有一些政策苗头,但包括我在内,几乎所有人还坚信这是一个前景光明的产业,他们的收入也足够让某些程序员也心生羡慕。短短一年,变化就翻天覆地。

这些改变可能来自不同原因,但共同的结果,就是在工业社会,变化属于常态。一个人如果在二十多岁工作,正常要到六十多岁才退休。四十年的职业生涯,即使在大众眼中相对「稳定」的行业,也足够见证大起大落。更可况软件和互联网呢?即使截取四十年的一半,二十年。一个软件工程师也不可能在二十年来使用完全相同的技术1。变化随时可能发生,活下来才是最重要的。

🥽 解构生活

预知趋势对信息不足的普通人太难,所以最好保守一点,不必时时刻刻都all-in.

  • 如果突然失去目前的工作,是否拥有其他收入来源?
  • 如果突然失去目前的工作,在没有其他收入的前提下,积蓄足够支撑多久?
  • 如果目前所处的领域/行业突然遭遇毁灭性打击,是否有足够的信心和准备跳到另一条赛道?
  • 每日的生活中有哪些事,离不开其他人/组织/设施的帮助?

思考这几个问题是痛苦的,因为我们往往意识不到目前的生活状态如此脆弱。注意,我不是仅指潜在的失业可能性。现代人的都市生活同样脆弱。疫情和台风足够让你提前感受。外卖不是理所当然,地铁公交不是理所当然,自来水也不会是理所当然。我们需要思考在各种复杂的可能性下活下去。我喜欢把抗击疫情比喻作战争的提法,不是因为它能鼓舞士气,而是疫情对生活造成的各种影响的确是战争的低强度预演。如果你经历过在家隔离,你大概明白我想说什么。

说到这里,《黑天鹅》这本书的确值得一读。什么是不确定性呢?比如,如果你是iOS程序员,「Apple哪天退出中国市场」这种事件概率很小,但发生了就会造成严重后果。

💰 订阅制

越来越多的软件开始使用订阅制,取代以往的买断制作为付费模式。像App Store这样的软件分发平台也在有意推广订阅制。在经历了某些软件「吃相难看」地转向订阅后,订阅制的优缺点仿佛有了共识。

  • 软件完整价格通常比较贵,拆分成订阅后,用户可以以较低的价格使用一段时间。同时,如果用户只是有短期需求,可以只订阅一个周期然后再取消;
  • 开发者可以持续地从软件获得收入,只要有人使用软件就可以赚钱,现金流更稳定;
  • 订阅导致滚动升级,版本的概念被淡化;
  • 总的来说,软件转向订阅后,用户想长期使用,需要付出更多的钱;
  • 开发者改进功能的动力也许会减少;
  • 当然,对于平台方,总能赚到不少「忘记了取消订阅」的用户手里的钱。

有关订阅和一次性付费的争议,iA Writer的开发公司写过一篇不错的文章。两者共存,也许的确挺好的。不过订阅费设置为多少很关键:订阅多久所需的费用相当于一次性买断?在一个大版本的周期内,一次性买断能比一直订阅节约多少钱?

除此之外,我想到的另一个影响是,订阅制的流行实际上会给竞争对手更多机会。在买断制的时代,用户一次性购买了使用软件所需的全部费用。如果有竞争对手推出了产品,即使价格更低,用户从旧产品迁移过来,还是要花额外的钱2。而到了订阅制时代,用户支付的钱只在某个周期(通常是一个月)内有效。这样,迁移至另一个新产品几乎不需要额外的费用。

我们还会有更多更灵活的付费模式——比如不怎么会用到的工具类应用可以按照次数收费。不过开发者可能不太乐意,某些「不付费就不舒服」的网站编辑也许也不开心了。

💎 小新闻和新东西

Apple又搞出新闻了。

前几天,Apple出了一个说明,称其会在最新的系统里部署检查照片是否有儿童色情内容的代码。代码会搜寻照片的某些数字特征,然后与一个来自第三方组织的数据库进行比对。如果有嫌疑,将会由人工核实。确认之后,该用户的账号会被立即停用,Apple会通知执法部门。一石激起千层浪,一向强调隐私保护作为竞争优势的Apple遭到了大量质疑。有人在GitHub上发起了签名反对部署此功能。目前Apple对质疑还没有回应。

他们强调这个比对过程是自动在用户手机上完成的,试图说明没有审查服务器上的数据。然而这才是问题所在:服务商审查服务器上的内容,其影响远远没有在用户的手机上运行代码扫描内容严重。服务器属于运营方,但手机是用户的私人财产。

Richard Stallman个人网站的Don’t use板块里,Apple的理由比其他很多公司加起来还要长。很好奇这位有远见的人会如何评价此次事件。


iCloud向开发者提供了CloudKit框架(Swift和JavaScript接口),具备将本地数据库和iCloud同步的能力。我想过,如果有一个支持全平台和服务端的开源框架,会不会解决很多人的问题?其实,已经关闭服务的Parse把源码都开放了。但这类服务本身并不是CloudKit的竞争力,毕竟创业公司最终都还是要自己写后端。

CloudKit的真正竞争力是,开发者完全不用操心服务在全世界的可用性问题,不需要任何后端代码和运维,甚至不需要为此付出任何的额外费用(iCloud存储空间是用户付费的)。从这个角度说,也不可能有一个「全平台」版的CloudKit.


下面有关Ruby这个我很喜欢的语言。

以及。

本周的内容就到这里,下周见。

1 (也许玩笑,也许认真)一些网友可能会质疑「软件工程师的寿命怎么能有20年」。我想指出两点:软件和互联网行业在中国没有那么长的历史,到今天为止,很多程序员的职业寿命还没有到20年;除了依赖体制的少数稳定职业,大部分人(包括一线的产业工人)都会面对「年龄大,但还没到退休」这一阶段的尴尬处境。互联网造富光环下的巨型企业仍然会有挑拣员工年龄的资本,但时间流逝,软件行业整体将会趋近于社会平均线的样子。
2 大概这也是某些软件提供「从竞品迁移折扣」的原因,经典的价格歧视。


2 comments

  • Hi,
    混沌周刊很棒,每一期我都认真阅读了,也有不少收获,感谢~
    另外,我也有自己的 newsletter,想请教一下你是用的什么服务?我自己使用的是 MailChimp,但是国内用户访问不方便,而且不支持全文检索,最近想找个更好的替代方案。

    • 谢谢~
      整个网站目前是用的自己一个服务器上的WordPress,工作得挺好。网站本身评论维护的邮件是用了WP Mail这个插件,发送服务商是SendGrid,对大部分入门用户都是免费的。发送newsletter的服务用的是Revue。国内用户访问的话,服务器线路选得好的话,其实还可以。或者可以套个Cloudflare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